人間三月,春風送暖。3月21-23日,為期三天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預制混凝土技術論壇在浙江嘉興隆重舉辦并圓滿結束。此次論壇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北京預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聯合主辦,錦蕭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與嘉興大學、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榆構集團共同承辦,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構件分公司、北京預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及相關媒體單位支持。大會以“智能制造開啟預制混凝土行業綠色發展新征程”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預制混凝土行業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齊聚盛會。
作為本次論壇觀摩企業之一,23日上午,與會行業協會領導、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近150人走進錦蕭科技。走出會場,走進現場,實地探討裝配式預制構件智能制造與綠色發展新思路。錦蕭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軍、總工程師王建忠等公司領導陪同參觀。
(圖為錦蕭科技董事長李軍(左一)陪同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特別副會長王肇嘉(右一)、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特別副會長、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理事長、北京預制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長蔣勤儉(右二)參觀公司生產基地)
此次主要參觀錦蕭科技生產車間和工廠數據中心,解鎖公司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能生產的關鍵,全面展示公司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技術實力與綠色生產成果。
錦蕭科技生產廠房面積超9萬平方米,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容量達9500kVA,十個生產車間平行布置,生產產品涵蓋預制梁、柱、墻板、疊合板等各類構件。公司采用鋼筋桁架焊接、縱向受力鋼筋網片生產線、混凝土自動布料系統等智能生產技術,構建了鋼筋、混凝土“5+5”高效生產線,滿足多樣化生產需求,生產效率行業領先。工廠數據中心在錦蕭科技行政大樓三樓,中心配備42塊拼接超大屏,實時監控生產數據,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確保產品高質量交付。
參觀過程中,與會領導、專家充分交流,分享預制混凝土構件的設計、生產、施工等的成功經驗,暢談裝配式建筑轉型升級,探索新型建筑工業化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論壇回顧
此次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預制混凝土技術論壇于3月21日在嘉興沙龍國際賓館拉開帷幕,大會包含三大項議程,即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三屆理事會四次會議,技術論壇,以及企業觀摩活動。
三屆理事會四次會議
3月21日下午,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三屆四次理事會順利召開,作為協會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副理事長單位,錦蕭科技總工程師王建忠代表參會。
技術論壇
3月22日,進入本次論壇主會場。會上,12位專家呈現了精彩的主題報告;4位專家帶來了精辟的主題沙龍;會場外圍的展位也是吸引了眾多參觀與交流。
開幕式上,嘉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朱斌,嘉興大學副校長周宏偉教授,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榮譽會長徐永模受邀出席論壇并發表致辭。
隨后的專家報告環節,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特別副會長、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理事長、北京預制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長蔣勤儉,上海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預制構件專業委員會主任朱永明,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秘書長田春雨,上海天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偉興,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副院長李晨光,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朱敏濤,分別作《2024年度中國預制混凝土行業發展報告》、《上海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創新與發展探索》、《模塊化房屋技術體系與工程應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BIM協同設計及案例分析》、《國內外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研發與應用的最新進展》、《高性能混凝土預制產品開發及應用關鍵技術》的報告分享。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構件分公司副總工程師萬洋,北京榆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昊,艾列天元建筑技術(江蘇)有限公司銷售市場總監譚巍,北京預制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孫鳳翔,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工業化學科中心主任李進軍,上海寶冶集團土木工程高級專家、同濟大學博士研究生劉威,分別以《隧道襯砌管片智能制造創新探索實踐》、《預制混凝土風電塔筒高精度制造及質量控制技術》、《歐洲綠色低碳預制混凝土技術創新與工程實踐》、《沙特某預制混凝土房屋項目全過程技術咨詢實踐與思考》、《新型裝配式地下結構體系研究與實踐》、《暗牛腿連接的預制混凝土不出筋疊合梁力學性能分析》為主題作報告。
12位專家的精彩報告,剖析了裝配式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分享了行業最新研發成果和實踐經驗,滿滿干貨,令人振奮!
最后的主題沙龍環節,上海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預制構件專業委員會主任朱永明,北京榆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玉雷,深圳市華陽國際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龍玉峰,錦蕭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建忠,4位專家圍繞“數字智能技術對預制混凝土行業未來發展的影響”這一主題,結合實戰經驗,圍繞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的發展對裝配式產業未來的影響,各抒己見,給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