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徹底火了。
2020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再次成為熱詞。
1、新基建的立意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新基建”,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一個相對概念。
以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因此也被稱之為“鐵公基”,它們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相對于傳統基建,聚焦于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今天無疑受到更多矚目。
隨著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深入融合,數據正呈指數型增長,而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化應用為標志的數字經濟,需要一套完整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作為支撐。
如我國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的發展需要工業互聯網支撐;無人機、無人駕駛等智能技術的應用需要車聯網和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的支撐;水電氣服務、綜合管廊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需要城市物聯網的支撐等等。于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應運而生。
2018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由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新名詞,開始出現在國家層面的文件中。
不過,關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范圍,在中央相關文件中并沒有給出十分明確的定義,但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的定義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相對來說,中央電視臺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范圍定義更加廣泛;到目前為止,這一定義也獲得了更大的社會認同度。
實際上,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企業上云、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均需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而5G本身的上下游產業鏈也非常廣泛,甚至直接延伸到了消費領域。
5G網絡具有數據傳輸速率高、延遲低、節能和支持大規模組網的特點。5G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大變革點,是當前“新基建”的領銜領域,此前5G也已經被高層定調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管是從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還是對新興產業所起的技術作用來看,5G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2、建筑產業對5G技術的展望
以建筑產業為例。建筑業信息化轉型升級,實現節能減排,降本增效迫在眉睫。BIM技術在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全產業鏈創新應用中起到了引領作用,進而推動了BIM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數字技術與中國建筑業的融合與創新發展。
而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的完美結合更是對建筑產業轉型、建筑業重新塑性,創新發展新模式帶來無限機遇。BIM+裝配式+EPC建造模式也將引領建筑業走向更高、更快、更好的建造新世界,并成為新增長點并為創新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創造更大空間。
隨著新基建大力推進和發展,建筑業高新技術崗位和人才的需求量將加一步加大,建筑產業的BIM應用工程師、裝配式工程師崗位將成為新基建時代的香餑餑。
從當前發展的新興產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VR/AR等來看,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每一項都依托于5G技術高傳輸速率、低延遲的特點,因而可以說數字經濟時代生產制造和5G息息相關。建筑業作為年產值逾20萬億的龐大產業,可以預見其同樣對5G技術具有極大的需求,主要運用在以下未來場景中:
智慧建造
利用BIM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業務戰略,集成人員、流程、數據、技術和業務系統,實現項目施工全過程的監控與管理。
智慧工地
在5G時代,將會實現對工地的遠程自動化操控,通過5G網絡對工程機械設備的遠程操控,切實解決工程機械領域人員安全難以保障、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題。
全產業鏈互聯網平臺
有別于當前各自為戰的建筑互聯網電商平臺,5G技術的應用將會打通建筑產業的各個環節,使得目前相互孤立的建材產業、工程機械、勞務派遣與項目施工的各方面整合成一體。
3、“新基建”創造新動能
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基建”將拉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對投資和運營模式的要求更高,覆蓋面更廣,參與主體也更多,對產業發展推動作用也更明顯。
與此同時,“新基建”的管理涉及市政、交通、安全、環境、信息化等多個部門,基于數字化平臺的集成管理,必將對政府公共基礎設施管理模式帶來巨大改變。
可以預判,以信息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不僅會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創新商業模式,還將拉動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發應用,促進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為新技術的發展,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的形成與大規模商業化提供必要支撐。這對我國優化經濟結構、支撐新型服務業和新經濟、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迎接更大挑戰至關重要。
在選擇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方向上,應體現國家意志,頂層設計、統籌布局。既要補短板、“還舊賬”,又要加快以5G等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既要“把錢用在刀刃上”,投資到成長性更好、效率更高、產業帶動效應更大、抗風險能力更強的產業,解決當下發展中的緊迫問題,又要為國家未來發展打基礎,更多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立穩潮頭,在未來經濟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附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七大領域
來源:綠色裝配式建筑網